类似一个个的词语「干货」
最佳答案 题库网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
大家好,我是教主。(静静也行)
前几天午休的时候,我习惯性地抓起手机看群聊消息。凑巧就看到有位胖友在群里说了这样一句话:
“「稀缺」和「高纬度思考法」这两本书都看过,秒过,没啥干货。”
当时刷到这句话,我心里就有点“不舒服”。
不舒服的原因,不是我觉得这两本书好,而是我近期对这位胖友的印象,好像都停留在了:
“他貌似常常在斥责:xxx全是鸡汤;xxx没有干货;xxx以后拉黑不看;”
把这件事拿出来说,不是要针对这位胖友,而是我想借着这个现象,谈一谈现在已经有些不太正常的追求:「干货成瘾症」。
这个词是我生造的,但类似的现象大家应该都见过、甚至正在亲身经历着。
比如,只疯狂追求干货,觉得写情感、写个人经历的账号就是鸡汤;
比如,认为一本书里如果没有给到具体的方法论,那这本书就是垃圾;
再比如,很沉迷于那种没听过的新名词,越是看不懂,就越觉得:卧槽作者好厉害,好干货!

真正改变人的是什么
很久很久之前,我接触到一个很棒的观点。
大概意思是:一个人想要真正地发生改变,依靠的并不是干货。而是那些在可以在感性上触动自己的「关键时刻」。
什么意思呢?
打个被我说烂了的例子。
在写公众号的这几年里,经常有粉丝跑来问我:阅读习惯到底怎么才能养成啊?
几乎对于每一个来提问的人,我给出的回答都非常“真实”:
我之所以开始读书,就是因为一本本的鸡汤。
2017年,我刚刚找到一份新媒体编辑的工作,因为需要每天写文章,所以从来都不阅读的我开始临时抱佛脚地「输入」。
那时候我读的第一本书,就是李尚龙的「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」。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论,可谓是妥妥的鸡汤大王。(不信看图)

这就好像:
如果你一直在寻找「如何让自己变得更自律」的干货,捧着方法一、方法二、方法三来回去看,那你可能这辈子都自律不起来。
但如果某一天,你遇到了一个和你差不多年龄的人,她写了一本记录自己成长的故事书。你看着她的生活和故事,你开始向往。
那个时候,自律的小火苗才会在你心里踏踏实实地种下。

她的经历大概是:
从2019年就开始,就在知乎上写生活种草类的文章(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关注她的)。
踏踏实实写了一年,积累了近10万粉丝,百篇回答。然后在2020年年初的时候,索性就开了自己的淘宝店。货源从义乌小商品市场拿。
开了淘宝店之后,她就在自己所有的知乎种草类回答里,都植入了自己淘宝店的名字。
而就在这样的强势引流之下,短短几个月的时间,她的淘宝店有了30多万粉丝,开店第一个月便实现了盈利。
当时在小红书上遇到自己曾经熟悉的人,以及看到她现在的成就,我脑子真的嗡的一下。
我开始停不下来地想:
我抖音百万粉丝,小红书近30万粉丝,我的视频和文章里也经常漏出自己觉得很好用的产品和文具。那我为什么不能走和她一样的路线呢?这不就是很顺手的一个商业模式吗?
也许对于我自己而言,我看多少本商业类的书,也思考不出一个很清晰的适用于自己的变现闭环。毕竟纯靠自己看着模型思考,真的太难了。
但,这个现实例子的出现,它不止让我更好地理解了这件事,而且还给了我成功后的设想,给了我清晰和明确的实现路径。
真的就瞬间就是一通百通,而且非常有「去做」的激情!

最后,我写这篇文章,不是要说干货不好,没有谁对谁错的意思。毕竟我自己就是个写干货的。
只是,我怕因为我的公众号经常写干货,以至于会影响到一些胖友,让大家冥冥之中觉得:只要不写干货的账号和书籍,那就是鸡汤,就没必要看。
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改变而言,「关键时刻」远比干货更重要。
或者说,一个人更好的成长路径是:用一个个「关键时刻」去触发自己的激情,在目标明确之后,再针对性地找到干货,去实现这些激情。
————
PS:
悄悄地说,现在我已经在慢慢地刻意改变自己的成长策略了。
如果大家注意到的话,会看到:
在每个月的书单里,我会给自己安排小说,安排传记,而不止是致用类书籍;
在每个月的文章里,我都会尝试写两到三篇感悟类的人生经历,希望能用经历给大家带来更优质的启发;
而在每个工作日里,我也会给自己留出闲逛的时间,在小红书或者b站上到处看一看、刷一刷、不看干货,只看那些博主的故事,然后再停下来仔细想一想。
99%的人还看了
相似问题
猜你感兴趣
版权申明
本文"类似一个个的词语「干货」 ":https://www.lqgrdj.com/xiaoxue/1144382.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,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。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给我们来信(2178465951@qq.com)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
- 上一篇:2倍的根号2的平方是多少「专家回答」
- 下一篇:亚洲面积多少排名第几「科普」